close

S__24788994

雲的那端 Somewhere Over the Cloud(2007)| TIDF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|台灣切片|真實的呢喃:1990s以降的女性私電影

✎ 觀影心得:
一名台灣媽媽手持攝影機,從分娩一路記錄到女兒Elodie要讀幼稚園的時候。片中詩性的旁白乃是導演對在天國的老師Robert說的話。片名《雲的那端》除了指天國,還指「雲端」——孩子的爸遠在法國,他們時常透過MSN視訊,對方的畫面在電腦右上角小小的窗格,傳遞來的即時影像還會「累格」。對於沒經歷過MSN年代的筆者而言,彷彿是見到歷史文物一般的驚奇(?)。

一次的衝突在於母女去法國找爸爸,Gillo原本期待的是單純的家庭旅行,可妻子全程拿著攝影器材,甚至差點害女兒落水,把他惹怒了。「攝影機媽媽!」他諷刺地說。

我沒有立場去評判導演的行為。她在女兒哭泣的時候,不是安慰她,而是選擇拿著攝影機繼續拍。這樣的情感忽視,會不會造成小孩日後形成逃避型依戀?這是我在觀影過程想到的。

「電腦爸爸」說的法語,對於久居於台灣的Elodie而言是外星語。語言隔閡加上生疏,使Elodie對父親產生抗拒,哭鬧著大喊「不要」,就連爸爸遠從法國飛來她身邊,她還是瘋狂喊著「你不要(過來)!不要(靠近我)!」其實造成父女感情生疏的,不是攝影機和出現於電腦螢幕上的他,而是長期缺席的爸爸。彼時的視訊畫面又小又模糊,無法取代實體父親。奇怪的是,從某一刻開始,Elodie連電腦中的爸爸都不願看。導演原先預想的虛擬的愛,Elodie完全脫稿演出。

「都是攝影機害的。」法國爸爸離開前拋下這句話,鏡頭記錄到此。導演把他人對自己的指控拋出來問自己,也問觀眾。我相信導演在拍這部紀錄片的時候,也多次質疑自己。可即使痛苦還是要創作,因為這是她的情緒宣洩管道。「如果你有話要說,為什麼不拍成紀錄片?」她的恩師Robert說。

這部片在2008年也公開播映過,顯然當時導演曾被觀眾叮得滿頭包,那位法國爸爸以及當年的觀眾應該都沒有想到,在二十年後的現在,拿著手機記錄生活已成常態。

映後座談觀眾關注的是,拍攝這部紀錄片對她與家人的影響。被問起自己後來跟丈夫、女兒的關係,導演說了先生雖然不悅,但看到影片被剪輯完成、成為一件作品後,他也不置可否。這部難以向外分享的私密影片,長久以來被她藏起來,然而有天女兒在導演不知情的情況下,也和父親一起看了這部片。但是女兒究竟作何感想我們也不得而知,因為現在換作導演是「電腦媽媽」。

攝影機介入家庭符合道德嗎?重點在於我們願意分享多少?界線在哪?這也是電影《直播風暴》談論的議題,然而那部電影的結尾令人咋舌。
同樣是把日常生活對外展露,《楚門的世界》給了個童話般的美好結局。好險這部紀錄片的鏡頭只記錄到孩子幼兒園之時,不致造成太大的影響。

導演在藝術家跟母親的角色間擺盪,在痛苦中解決自己的人生問題。影片拋出的問題,就留給觀眾思考了。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一平方觀影空間 的頭像
    一平方觀影空間

    一平方觀影空間 1㎡ movie corner

    一平方觀影空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